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国内 > 正文

治理过度包装需除“执念”

2023-08-31 20:17:29 中国质量报


(资料图)

□ 胡立彪

近日,工信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对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》强制性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(征求意见稿)(以下简称《修改单》)的意见。《修改单》重点对茶叶K值、空隙率、包装层数作进一步明确,其中,拟将茶叶的包装层数由“不超过4层”调整为“不超过3层”,并规定茶叶商品总质量应不大于内装物茶叶质量的6倍。

2021年8月,工信部曾组织对上述标准第1号修改单的编制工作,将月饼和粽子的包装层数由“不超过4层”调整为“不超过3层”,规定除内包装外所有包装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%等。从月饼、粽子到茶叶,我国标准对包装的要求越来越严格,这显示出国家治理“过度包装”的决心。

中国消费者协会前不久发布的《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》显示,80.7%的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,认为会“助长奢华之风、不良消费风气,造成环境污染、资源浪费等危害”,88.1%的消费者表示自己购买商品时会选择简约包装。这一结果表明,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,绿色消费理念正深入人心。

不过,政府职能部门多年来一直加强监管,但过度包装现象仍然存在,在个别领域甚至还会出现反弹。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组织专业人员,对主流电商平台销售的食用农产品、茶叶、玩具、婴童产品4个商品品类进行过度包装问题调查,结果显示,婴童用品过度包装问题比例为4.4%,食用农产品、玩具过度包装问题比例为8.9%,茶叶过度包装问题比例为11.2%。由此可以看出,过度包装似乎是一些人的“执念”,这也意味着,治理过度包装并非可以一蹴而就,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。

所谓“执念”,就企业而言,其所“执”者,其实就是一个“利”字。从商品的市场属性看,包装不只具有盛装、保护、介绍产品等基本功能,还有识别、美化、宣传等附加功能。受“颜值经济”理念驱使,企业十分重视产品包装,许多企业通过加强外观设计、加大成本投入提升商品“颜值”,从而人为抬高商品售价,赚取更多利润。比如,同样的茶叶,散装销售定价800元/千克,简装定价1200元/千克,而加了高档包装盒之后定价可达1800元/千克。

逐利是企业本性,要让其主动放弃“执念”似乎并不容易,而治理企业过度包装问题,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,加强监管,施加外力影响效果更直接。目前,《循环经济促进法》《清洁生产促进法》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等现行法律均有关于限制过度包装的条款,但相关规定失之笼统,缺乏可操作性。因此,应尽快制定出台配套规章,厘清概念,划定责任,明确罚则。现在,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》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,就食品和化妆品的包装层数、包装空隙率等提出明确要求。该标准将成为治理过度包装的有力武器。

有了刚性法规标准“悬剑”威慑,相关企业在包装上便不敢再任性。当然,法律红线之内,相关企业仍有广阔的逐利空间。企业应顺应消费者偏好在包装上作出相应改变,以赢得更多消费者认同。要秉承简约绿色包装理念,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,结合商品特点进行绿色设计、包装优化,并选择可循环、易回收、可降解的环保材料,在给予消费者“仪式感”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包装成本,向市场提供质优价廉、低碳环保的产品。

治理过度包装,推动实现包装绿色化,是一项长期的工程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完善法规标准和企业积极行动之外,消费者参与也非常重要。消费者选择商品应关注商品本身,不盲从“颜值”,拒绝为过度包装买单;消费过程中遇到过度包装等浪费行为,要主动投诉举报。政府还应加大对使用绿色包装企业的支持力度,给予税收优惠、财政补贴或其他奖励;出台相关政策措施,搭建企业、政府、社会等多方沟通合作的平台,完善包装物回收利用的社会网络,加大社会宣传力度,营造有利于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社会氛围。

《中国质量报》【观象台】